近期熱播的《光榮與夢想》中,王勁松憑借對蔣介石入木叁分的精彩演繹,在網上博得一片好評。
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,飾演過蔣介石的演員不下十位。
既有孫飛虎、馬曉偉這樣的“專業戶”,也有張國立、陳道明、王勁松這樣敢于挑戰的“非特型演員”。
但在衆多蔣介石的飾演者中,最深入人心的一位還是“初代蔣介石”趙恒多。
關于趙恒多,我們對他的了解多是停留在影視作品中的蔣介石,其實他70多年的人生經曆,有太多故事可以講述。
01、
1930年,正值中國兵荒馬亂的年代,趙恒多在河南確山的一個村莊降生。
趙恒多兩歲那年,父親突然離世,不久後大哥參加新四軍也犧牲在戰場上,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爲命。
雖然日子過得很難,但從小學到中學,趙恒多的學業沒被耽誤過。
多年後,趙恒多談起在縣城讀中學的那段時間,仍是十分感慨。
每周課程結束後,他都會步行60裏路回家,離家時帶上夠一周吃的幹糧,再徒步60裏回去上學。
青少年時期的往事充滿太多心酸,但也是在這段時間,趙恒多和“文藝”兩個字結下了緣分。
生長在“豫劇之鄉”河南,趙恒多也耳濡目染地愛上了戲曲。
他打小就喜歡跟著母親和鄉親們去聽戲,慢慢自己也能哼唱幾句,唱得還有模有樣。
直到1949年1月的某一天,趙恒多的文藝天賦,被路經他們村的解放軍部隊所挖掘。
看著眼前這個瘦骨嶙峋卻愛唱會跳的大男孩,他們都覺得假以時日,這男孩必定是宣傳隊的好苗子。
他們問趙恒多願不願意跟著部隊走,趙恒多一點猶豫都沒有地說了一句:走!
倒不是因爲有多高的思想覺悟,這個在貧苦生活裏掙紮許久的小夥子,當時所求的不過是想有碗飯吃。
但他沒有意識到,這個看似單純的決定將會成爲他人生的轉折點。
02、
跟著部隊走南闖北,著實讓生長在小山村的趙恒多開了眼界。
跨過長江直搗總統府,到後來一路向南輾轉于兩湖地區,部隊生活不斷豐富著趙恒多的閱曆和經驗,這些經曆也都成爲他日後表演的寶貴積澱。
閑暇時間,他就跟著部隊的演員們苦練表演,沒用多長時間就躍升爲宣傳隊裏的文藝骨幹。
幾年後,表現優秀的趙恒多調入了剛成立不久的總政文工團,成了一名正式的話劇演員。
劇團的那些年,趙恒多參演了不少戲,盡管戲份都不算重,但他盡心盡力去做好准備工作,力求把每一個角色都诠釋到位。
一直到40歲那年,趙恒多到了退伍的年齡,面臨著轉業回家的可能,但他想繼續留在北京從事熱愛的演員行當。
但造化弄人,趙恒多最後確實留在了北京,但由于十年特殊時期文藝陣線全面凋零,他被派到工廠去做學徒工。
從劇團的老演員到工廠的學徒工,巨大的落差讓趙恒多一時間難以接受,但畢竟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,趙恒多慢慢也接受了現實的安排。
對工作一竅不通的他在進廠後,跟著工人認真學習經驗技術,平日裏謙遜和踏實的做派,很快就和工友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。
後來工廠領導了解到趙恒多原來當過演員,專門把他調到了工會負責文體工作,就這樣他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回歸了文藝圈。
十年動蕩結束後,趙恒多回到了熟悉的舞台,繼續自己的演員事業。
但當時趙恒多怎麽也想不到不久後他會去拍電影,還成了蔣介石的特型演員。
03、
1978年,長春電影制片廠籌拍革命戰爭片《大渡河》,尋找合適的特型演員。
《大渡河》的導演是曾拍出過《甲午風雲》等經典影片的林農,爲了找到飾演蔣介石的演員,林農跑遍了大江南北,最後看中了朋友推薦的趙恒多。
之所以選中趙恒多,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趙恒多在外形上實在和蔣介石太像了。
但除此之外,趙恒多有兩個明顯的劣勢。
首先,離開舞台已經10年之久的他,還沒有完全找回正常的表演狀態。
其次,雖然是有著20多年表演經驗的老演員,但對于演電影,尤其是出演這樣一個角色,趙恒多心裏沒什麽底。
因此在准備角色的過程中,趙恒多費了很多工夫去了解和揣摩如何塑造這一曆史人物。
在政協的幫助下,趙恒多先後拜訪了杜聿明、宋希濂等前國民黨高級軍官,從他們那裏了解蔣介石的秉性習慣和爲人處事。
此外,他翻閱和觀摩了大量的曆史文獻、影像資料,包括各種國內外關于蔣介石的傳記,都買來仔細研讀。
一番功夫並沒有白費,《大渡河》中的趙恒多,很大程度上還原出了幾分蔣介石的神采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也是蔣介石的形象第一次出現在大銀幕上。
《大渡河》成爲趙恒多進入電影圈的敲門磚,此後他也得到了更多電影的邀約。
《吉鴻昌》、《四渡赤水》、《陳庚脫險》……隨著在更多影片中出演蔣介石,趙恒多的表演也越來越得心應手。
但美中不足的是,這些作品裏的蔣介石幾乎都是以陰險、殘忍的反派形象出現,臉譜化的塑造也限制了趙恒多的發揮。
真正讓趙恒多的表演得到大衆認可的,還是電影《血戰台兒莊》。
04、
在此之前,不少人都覺得趙恒多的表演遜色于另一位蔣介石的特型演員孫飛虎。
但《血戰台兒莊》改變了很多人的看法,趙恒多用沉穩的表演,展現出蔣介石更爲多面的性格層次。
比如在烈士王銘章的追悼會上,雖然日軍的轟炸機不斷飛過,但蔣介石沒有退縮,而且向手下的將士們發出“臨危不懼,視死如歸”的呼籲。
這是大陸第一次對這一人物進行了客觀的影像呈現,這也引起了台灣方面的關注。
在看過這部電影後,蔣介石之子蔣經國禁不住點頭稱贊趙恒多的表演。
也是得益于本片,趙恒多在幾年後的《大決戰》叁部曲中再次出演蔣介石,這一史詩級的主旋律系列也成爲趙恒多表演的集大成之作。
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,這個浸淫政壇幾十年的老狐狸剛愎自用的一面。
當多年的老友陳布雷向蔣介石提出整頓國民黨的建議,蔣介石從笑臉相迎到一臉陰沉,綿裏藏針的表演將蔣介石的形神拿捏得十分到位。
而最後國民黨部隊潰敗逃往台灣,蔣介石一句“此去無葬身之所”,語氣中掩飾不住悲涼和無奈。
趙恒多在《大決戰》中把蔣介石複雜的性格和心理揣摩得相當精准,其表演也得到業內外的一致好評。
可惜的是,趙恒多本來可以提名金雞獎,卻因爲沒有參與影片的後期配音不符合評獎標准,遺憾錯過了拿獎的好時機。
後來金雞獎爲了彌補遺憾,還是給了趙恒多表演特別提名,足可見業界對趙恒多的認可。
不只是在大陸,台灣方面也對趙恒多的表演持很高的認可。
1997年,台灣的電視台准備籌拍一部關于蔣介石的電視劇,有意邀請趙恒多出演。
爲此趙恒多特意到台灣參加了一場文化交流活動,許多台灣當地的名人明星,比如林青霞等人都慕名前來拜訪,可見趙恒多塑造的蔣介石多麽深入人心。
但這場合作終究沒能實現:趙恒多因爲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身體,沒想到卻查出來肺癌晚期。
2001年,在病魔的折磨下,71歲的趙恒多離開了人世,而拍攝于1999年的《肝膽相照》,成了他最後一部作品。
斯人已逝,如今我們唯有通過作品,再來瞻仰其精湛的演技。
盡管在此之後,又有不少人飾演蔣介石,但飾演蔣介石“第一人”的地位,卻難以撼動。
文/皮皮電影編輯部:阿志
©原創丨文章著作權:皮皮電影(ppdianying)
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